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网站资讯>> 旅游资讯 >> 详细页面

旅游资讯

【文旅快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 展品增至上千件

旅游资讯 更新时间2020-8-22 18:52:31 图/文来源文汇报108人已关注
0

周先生位于虹口区舟山路的家,有扇“见证历史”的后门——门上有个从未改动的、与“大卫星”图案如出一辙的犹太符号。现在,这个“大卫星”图案就夹在贴着的“福”字与挂着的中国结之间,他说,这就像当年他的祖辈、父辈与犹太邻居的关系,“保护他们、包容他们,友善地对待他们”。

昨天下午,周先生一家经过家庭会议,决定将这扇大门捐给即将完成扩建工程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希望让更多人知晓和记住这段展现中国人民大爱的救援历史。

美国犹太社团领导人阿瑟·施奈尔拉比曾说:“辛德勒的名单救了1000多人,而上海拯救了整个犹太社区数万人。”上海被犹太人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时,上海是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健告诉记者,二战时期,特别是1938年到1941年,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逃离纳粹迫害的欧洲犹太难民。中国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庇护,使以色列和犹太人对中国一直有着特殊的记忆与感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段历史更值得被书写、被称颂,被铭刻在世人心中。

多方支持,守护这段记录下上海人民道义和勇气的历史

最近,进入开馆前“冲刺”阶段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正在布置新馆展陈。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介绍,新馆展出的展品将从原本的150件增加至上千件,其中很多展品正是由来此“寻根”的二战犹太难民幸存者及后裔所捐献,作为二战期间上海拯救犹太难民的记忆传承。

就在上周,一条有着70多年历史的婚纱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焕然一新”——这条犹太难民贝蒂·格里本席科夫在结婚时穿的由婆婆缝制的婚纱,两个女儿后来结婚时也穿过,2013年,她在参观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后深受感动,决定将这件“传家宝”赠与博物馆。由于年代久远,婚纱近年出现了氧化、泛黄等情况。上海象王洗衣有限公司得知情况后,由总经理带队组成了4人专业团队,花了整整3天免费为婚纱清洗、修复。远在美国的贝蒂和家人看到婚纱获得“新生”的短视频后“点赞”不已。

陈俭说,2007年开馆以来,纪念馆已经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观众,同时,征集和保护记载这段历史的文物长期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及时帮助,说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得到全球越来越多人认同的今天,这段记录下上海人民道义和勇气的历史,已成为值得全世界共同铭记的宝贵财富。

用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有效的传播手段,厘清历史、讲好故事

美国犹太人公共事务委员会主席戴维·伯恩斯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指出:“中国在犹太人群体的求存和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王健记得,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曾拍摄制作了公益宣传片《谢谢上海》,宣传片最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现身表达感激之情:“我们永远感谢你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谢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王健告诉记者,1980年代至今,每隔十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内有关二战期间中国救援欧洲来华避难犹太难民的历史,都会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之一。经过扎实研究,对于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人数、上海市民是否有能力帮助犹太难民等问题,学界均找到了确切佐证,对二战时期犹太难民来上海的线路、时间等也找到了实物印证。

王健说,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和软实力,因此围绕记忆本身一定也会有来自各方面的争夺,甚至像上海救援二战期间欧洲犹太难民这段事实清楚的历史,也会遭到各种质疑。这就需要用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有效的传播手段,把中国故事讲细、讲实、讲深、讲透,让世人心服口服,将历史铭记在心。

  • 日本东南亚
  • 欧美澳非游
  • 出境海岛游
  • 邮轮旅游
  • 国内旅游
  • 周边近郊
  • 签证自由行
  • 个性定制
  • 票务租车
0411_39053851